上音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“温馨的家”
一、单元教时安排
单元内容重点 |
教学素材 |
单元基本要求 |
课时安排 |
执教课 |
理解线索1:
两首中国作品,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讴歌浓浓的父女情和,其乐融融的合家欢。 |
1、欣赏《吉祥三宝》
2、欣赏《爸爸的雪花》
|
①感知乐曲的旋律形态,节奏特征等音乐要素的变化。
②联想、想想音乐情景,并模唱体会歌词意境。
③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景。
④尝试演唱歌曲 |
第一课时
第二课时
|
第二课时
|
一中一外两首合唱作品,对比性的段落(音高、节奏),书法了歌曲不同的情感。 |
1、学唱《游子吟》
2、学唱《可爱的家》 |
①感知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的情感特点
②感受歌词内容情感,体会歌曲意境。
③词曲正确,有对比,有感情地演唱歌曲。
④为歌曲加入和声进行合唱 |
第三、四课时
第五、六课时 |
第三课时 |
二、课时教学设计(第三课时)
【执教教师】福山外国语小学 沈彦仁
【教学目标】
1、 感知歌曲《游子吟》的旋律走向、速度、拍号及节奏特点,理解歌曲表现的场景和情绪。
2、 运用诗词吟诵、对比感受、小组讨论、填充式合唱的方式,体会歌曲所要表现的母子之情。
3、 尝试设计并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,有层次地完整演唱歌曲《游子吟》。
【教学重点】能用明亮的声音,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
【教学难点】能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,用不同的力度记号演唱歌曲。
【学习评价设计】
评价表1:简单核查表
评价内容 |
学习结果核查 |
能够完整演唱歌曲 |
□能够 □基本能够 □不能够 |
音高、节奏准确 |
□正确 □基本正确 □不正确 |
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|
□能够 □基本能够 □不能够 |
评价表2:简单的等地判断表
评价内容 |
等第判断 |
根据歌曲的意境,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|
□优秀:音准好、节奏好、情感丰富、气息饱满
□良好:音准、节奏较好,较有感情
□合格:词曲对应正确,能够完成全曲
□需努力:不能完整演唱全曲 |
【课时关键问题】
①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?
②你能用适合的力度演唱歌曲吗?
【教学结构与流程】
一、 音画结合,感受古诗词歌曲
教学意图说明:
1、 学习要点:
感受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所表现的意境。
2、 指导与反馈:
快速把学生拉近古诗词的审美环境中来,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唱做铺垫。 |
二、 学唱歌曲《游子吟》
1. 初听歌曲第一段,感受情绪
2. 介绍古诗词《游子吟》
1) 学生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场景和意境
2) 有感情的吟诵诗歌
3. 复听歌曲第一段,感受歌曲速度、拍号
【关键设问】:
① 旋律线有什么特点
② 诗词描绘的是什么场景
③ 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和声音去吟诵
教学意图说明:
1、 学习要点:
感受古诗词《游子吟》所表现的意境。
2、指导与反馈:
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 “临行密密缝”所体现的母亲不辞辛劳,盼儿早归的真挚情感。 |
3、学唱第一段
1)自主学唱旋律
2)填词演唱
3)感受波音在歌曲情绪上的变化
4)尝试填充式合唱
【关键设问】:
①波音在歌曲中的使用,有什么作用?
②用怎样的力度演唱第一段歌曲?
4、学唱歌曲第二段
1)对比聆听,歌曲第二部分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
2) 启发学生理解通过音域及力度的变化,改变歌曲情绪
3)用a模唱第二段旋律
4)填词有感情演唱
【关键设问】:
① 旋律线起伏如何?
② 音域有什么变化?
③ 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去表现情绪?
教学意图说明:
1、学习要点:
选择适合的力度,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。
2、指导与反馈:
①发现并唱准“临行密密缝”“报得三春晖”节奏。
②启发学生感受波音所表现的哽咽的离别不舍之情。
③启发学生用饱满的气息和较强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二部分。 |
5、全曲完整演唱
1) 学习反复记号及结束句演唱
2) 学生设计演唱方案,完整演唱歌曲。
演唱要求:
1、 唱准歌曲节奏和音高
2、 有感情地演唱
教学意图说明:
1、 学习要点:
感受歌曲2遍4段的层次递进。
2、指导与反馈:
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及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。 |
三、课堂小结
教学意图说明:
1、 学习要点:
对于之前所学的内容能及时反馈
2、指导与反馈:
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韵律和意境与音乐的完美结合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。 |